婷婷唱古文|一叶风筝忽上升;轻浮竟遇好风乘
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春风清拂盈盈的心事,流水静听心灵的声音,四月的天空韵染着芳菲。
这几天,在公园里随处可见放风筝的小朋友的身影。
那么,你知道风筝的由来吗?
风筝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,至今已2000多年了。
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,研制三年而成,是人类最早的风筝。
后来鲁班用竹子,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,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。传“墨子为木鸢,三年而成,蜚一日而败”。
可见春秋战国时期,就有了风筝,不过是木质的。
大约在8世纪时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国。
在清明时节,古人有放风筝的习俗。
他们喜欢去郊外放风筝,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回家。
晚唐,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,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,发出“呜呜”的声响,好像筝的弹奏声。
于是,人们把‘纸鸢’改称‘风筝’现代以风筝,风筝作为统称,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也叫风筝。
而山东潍坊市被称为风筝之都哦。
题画诗
清·吴友如
只凭风力健,
不假羽毛丰。
红线凌空去,
青云有路通。
这首诗里描写的就是风筝,它只依靠风的力量就能有矫健的英姿,不用凭借羽毛丰满,牵着红线向天空飞去,这就是直上青云通畅道路。
燕九竹枝词
清·孔尚任
结伴儿童裤褶红,
手提线索骂天公。
人人夸你春来早,
欠我风筝五丈风。
孔尚任这首诗,写的是早春时,孩子们打算放风筝却苦于无风,提着风筝在埋怨天公。孔尚任以风筝隐喻自己,借天公不肯给风,使风筝不得高飞的现实,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痛苦和怀才不遇。
观村童戏溪上
宋·陆游
雨余溪水掠堤平,闲看村童谢晚晴。
竹马踉蹡冲淖去,纸鸢跋扈挟风鸣。
三冬暂就儒生学,千耦还从父老耕。
识字粗堪供赋役,不须辛苦慕公卿。
该诗前两联写了两种游戏,一是骑竹马;一是放风筝。
竹马在地面上奔跑,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“马”冲进了烂泥塘里,好不扫兴。风筝在空中飞舞,左摇右摆,又飞又叫,好不骄横。
看了这几首和风筝有关的古诗,
你是否也蠢蠢欲动,
想要出门放风筝了呢?
或者你有什么放风筝相关的趣事吗?
有的话可以分享给婷婷姐姐哦!
婷婷姐姐
儿童诗教开创者
“婷婷唱古文”和《婷婷诗教》创始人
孩子们喜爱的古文老师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