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婷唱古文|渺渺心语向无处,击碎珊瑚,散作明月珠
宋国,汴京,深秋夜。
李煜已经很久没有安稳睡去了,
故国远去,繁华成空,
他沦为阶下囚,备受屈辱。
长叹一声,李煜披衣而起,
独自登上院中的小楼。
他抬眼望去,只见残月如钩,
冷清清悬挂在天幕之上;
而院中的梧桐树,
也只剩下几片残叶剪影。
人事仓皇,岁时凄凉,
李煜心头大恸,提笔写下:
【赏读】
宋太祖开宝八年(公元975年)腊月,
蜷缩在南京一隅的南唐朝廷
被北宋大军团团包围。
李煜见大势已去,自行裸身出城投降。
就在那一刻,
“亡国之君”和“千古词人”同时诞生。
他被囚禁在一所种满梧桐树的小院。
因为曾守城抵抗,
他被封为“违命侯”以示羞辱,
就连最爱的小周后也被人霸占。
天上人间只是一梦,
大起大落莫过于此。
他心中哀肠千转:
有对曾经繁华的怀念,
有对故国亡去的无力;
更有对宋廷的愤恨、恐惧,
对自己尚且活着的宽慰……
也许,
正是为了排遣无处躲避的复杂情绪,
他才会在失眠的深夜里,独上西楼,
偏偏所见一切,并不能使人宽慰:
残月孤独,梧桐瑟瑟,庭院深深。
一切思绪都像是一张大网,
将李煜网罗其中,
无法理顺,更无法挣脱。
一夜识尽愁滋味,
“少年”终于长大了。
39岁之前,他爱好文学艺术,
善书画,通音律,尤其词写得极好,
但顶多算个“二流文人”。
眼见奢靡繁华,他提笔便是:
“晚妆初了明肌雪,春殿嫔娥鱼贯列。”
“笙箫吹断水云开,重按霓裳歌遍彻。”
虽然抒发真情实感,却没什么深度,
像是高高架起的空中楼阁。
39岁之后,
命运让他尝尽国破后的痛苦哀伤,
从天上到地下,
他一下与人类共通的情感有了共鸣。
他说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
他说:“胭脂泪,相留醉,几时重?
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。”
不见奢靡辞藻,
却字字情真意切,让人动容。
如这首《相见欢》:
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,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
相见欢,却无相见,也无处欢愉,
只有不尽的愁思,挟裹而来。
那已不止是李煜的愁,
更是无数人心底各自的愁思,
皆如这般,缠绵不绝,
任谁读来,都会被触动。
亡国后第三年,李煜生日那天,
他写下最后的绝笔:
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
一杯毒酒下饮,终于人去愁空。
国学大家王国维评说他:
词至李后主,而眼界始大,感慨遂深,
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。
也是极大的安慰了吧。
我们虽然不会像李煜一样,
遭遇亡国之痛,
但一定会在人生中遇到一些挫折,
关键是,你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。
有的人整天抱怨,说老天不平,
有的人借酒消愁,从此一蹶不振,
也有的人选择坦然接受,
从苦难中汲取营养,
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。
老子说: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”
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。
就如南唐灭亡,
却成就了李煜,成为词作大家;
比如司马迁被判宫刑,
却忍辱负重,写成《史记》。
如果我们看到这一点,
在遇到打击和困难的时候,
就不用整天愁眉苦脸了,
接受眼前的事实,想办法充实自己,
到走出阴霾那一天,
你一定会变得更加出色。
好啦,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吧:
【译文】
相见欢·无言独上西楼
五代·李煜
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。
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,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
默默无言,我独自一人登上空空的西楼。
抬头望天,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。低头望去,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,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。
剪也剪不断,理也理不清,让人心乱如麻的,正是亡国之苦啊!愁思缠绕在心头,是另一种无可言说的痛苦。
【释词】
➀西楼:宋词中的西楼具有很强的情感倾向,常用来表述别离愁恨之情。
➁ 锁清秋:深深被秋色所笼罩。清秋,一作深秋。
➂ 剪:一作翦(jiǎn),本意是指初生的羽毛,引申义是指等长的羽毛、长度齐整的羽毛,也指把羽毛修剪整齐或齐根剪去。
➃ 离愁:指亡国之愁。
➄ 别是一般:另有一种意味。
婷婷姐姐
儿童诗教开创者,
“婷婷唱古文”和《婷婷诗教》创始人,
孩子们喜爱的古文老师。
